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防教育 > 军事理论 > 正文

国家公祭日-以国之名,悼我同胞

供稿人:刘   璇 图片:李子馨     责任编辑:李慧     发布日期:2025-01-08

历史的时钟拨回

1937 年 12 月的南京

侵华日军公然违反

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

在南京进行了

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01.历史之殇

--一南京大屠杀的惨痛记忆--

六周的血腥屠戮,三十万同胞惨遭不幸,平均每十二秒就有一条生命的消逝。

那是一座炼狱,日军的暴行令人发指,奸淫、防火、抢劫无恶不作,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生命被无情践踏,古老的南京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状罄竹难书。尽管日本右翼势力妄图篡改历史,但铁证如山,众多历史档案,影像资料以及幸存者的血泪证言,都确凿地证实了那场大屠杀的存在。历史不容歪曲,真相不容质疑。


02.公祭之立

--铭记历史的国家担当--

2014 年 2 月 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到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对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那三十万冤魂,他们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却在日军的暴行下戛然而止。举行公祭仪式,是为了让他们的英灵得以安息,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所遭受的苦难。

警钟长鸣

铭记历史

并非延续仇恨

而是为了唤起

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03.前行之力

--以史为鉴共筑和平未来--

我们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是要从那段悲壮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全球化的今天,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仍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深刻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维护和平的信念与决心。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让我们在今天共同缅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铭记历史,珍视和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