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松龄教授,男,1948年10月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曾任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校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组成员和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十届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10余项。
主要兼职
曾任中国农工党党员,湖南省委副主委;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省学位委员会第1、2 届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湖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长、湖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
主讲课程
政治经济学
主要论文
1.李松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改革路径及其理论意义[J].学术探索,2020(04):22-29.
2.李松龄.创新劳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基于劳动价值理论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20(02):1-8.
3.李松龄.新时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深化认识与制度安排[J].经济问题,2020(02): 1-9.
4.李松龄.新时代民营企业发展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J].学术探索,2019(10):90-98.
5.李松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辩证银河yh0076系及其现实意义——基于新时代收入分配原则的理论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19(03):96-105.
6.李松龄.超额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及其当代意义[J].经济纵横,2019(04):28-36.
7.李松龄.新时代和谐劳动银河yh0076系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J].学术探索,2019(03):77-85.
8.李松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3(01):1-9.
9.李松龄.财富与价值的理论辨识及其当代意义——基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J].经济问题, 2019(02):5-12+93.
10.李松龄.社会资本理论的辩证认识与现实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2019(01):125-133.
11.李松龄.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J].山东社会科学,2019(01):88-95.
12.李松龄.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辩证分析与制度安排——基于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38(11):3-13.
13.李松龄.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J].学术探索,2018(10):33-40.
14.李松龄.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J].经济问题,2018(09):22-30.
15.李松龄.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J].现代经济探讨,2018(07): 1-9.
16.李松龄.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J].湖湘论坛,2018,31(04): 124-134.
17.李松龄.初次分配共享发展的理论问题与制度安排[J].财政研究,2018(01):33-42.
18.李松龄.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及其价值论依据[J].经济问题,2017(12):1-8+37.
19.李松龄.生产力理论的辩证认识与现实意义[J].经济问题,2017(05):1-9.
20.李松龄.使用价值理论的辩证认识及其现实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17(02):123-128.
21.李松龄.劳动力再生产的辩证认识与现实意义[J].求索,2017(01):121-127.
22.李松龄.跨越高收入之墙的理论认识[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05): 44- 51.
23.李松龄,李丽纯.收入分配的市场调节与政府作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32(05):79- 83.
24.李松龄,白凡.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机制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35(04):29-34.
25.李松龄.收入分配中“三低”现象的理论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1(05):146-150.
26.李松龄,李娜.洞庭湖区域产业同构现象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11):1854-1858.
27.李松龄,李娜.价格、价值与收入分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9(06): 97-100.
28.李松龄,岳文焕.资本利润和剩余价值的理论探索[J].求索,2010(09):33-34+164.
29.李松龄,李素文.市场、所有制与分配和谐[J].山东社会科学,2010(08):80-85.
30.李松龄,戴子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需求和供给的创造[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7):18-23.
31.李松龄.节约型社会理论研究的一朵奇葩——评黄铁苗等著的《节约型社会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3):161.
32.李松龄,岳文焕.收入差距扩大的市场原因及其理论注释[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31 (03):8-11+52.
33.李松龄,何文举.市场、所有制与消费和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34(01):39-44.
34.李松龄,杜彦瑾.分配和谐的制度设计[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02):2-6.
35.李松龄.论价值与生产银河yh0076系[J].经济评论,2007(05):3-7+14.
36.李松龄.价值理论的动态性分析[J].经济评论,2006(05):15-20.
37.李松龄.和谐社会的上层建筑——基于经济学意义上的认识[J].南京社会科学,2006(07): 9-15.
38.李松龄,唐义德.和谐社会的生产力[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01):3-8.
39.李松龄.制度安排与公平效率的辩证银河yh0076系及其产权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05): 2-10.
40.李松龄.收入均等规则的产权与效率——凯恩斯主义公平效率观的产权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01):3-8.
41.李松龄.论需求约束下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J].经济学动态,2004(01):36-38.
42.李松龄.规则公平的产权与效率——古典经济学派公平效率观的产权分析[J].经济评论, 2003(05):80-84.
43.李松龄.财富分配制度与价值分配制度[J].经济评论,2002(04):34-37.
44.李松龄,夏传文.应把稀缺性概念引入劳动价值论[J].经济学家,2002(03):124-125.
45.李松龄.所有权、分工和专业化与价值论[J].求索,2001(06):21-24.
46.李松龄,罗进华.论使用价值的实现[J].经济问题,2001(10):1-4.
47.李松龄.稀少性、所有权与商品经济[J].经济评论,2001(04):13-16.
48.李松龄.金融创新的经济学分析[J].江汉论坛,2001(06):35-39.
49.李松龄.资源利用的责任原则——西部资源开发的市场法则[J].经济问题,2001(04):1-5.
50.李松龄.效率与公平的价值论基础[J].当代经济研究,2001(04):28-31+51.
51.李松龄.财产稀少性与所有权排他性的统一[J].南京社会科学,2001(03):5-9.
主要著作
1.劳动价值论:市场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 价值理论与经济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 公平与效率的比较研究和产权分析,湖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