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平
时下,不少人在探寻提高执行力的途径,这使我想起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他在《沉思录》一书中谈到:要付诸行动,行动就是你存在的目的。全然不要再谈论一个高尚的人应当具有的品质,而是成为这样的人。
笔者以为,不谈高尚、不讲动机、不要目标断然不行,但重在行动无疑更为可贵,甚至可以说是人生的要义,因为只说不做、“纸上谈兵”,无论对个人还是集体,都有损执行力的培育和事业的发展进步。
实际上,人们都知道行动的重要,但往往还是流于说得多、做得少,其原因恐怕主要还在于行动的艰难。要真正地“付诸行动”,就得把行动放在“存在的目的”的位置,重视有加、矢志追求,探索和掌握好的方法。
不怕难,锻炼行动的毅力。行动就如登山。当你站在山下仰望山巅,感觉峰峦叠嶂、高不可攀,而一旦迈开双脚,便会峰回路转、风光无限,平添几分“山高人为峰”的勇气和豪气。藐视困难、敢于攻坚、磨炼心志,形成了行动的毅力和意志力,具备了人的“品性之能”,就必然会勇往直前,不断走向新的境界。
多做事,培养行动的能力。“天道酬勤”、“笨鸟先飞”、“熟能生巧”等格言妙语,都是教人要做事、要勤快。现实生活中常常有种恶性循环:越不干就越不会干,而越不会干也就越不想干,工作能力只能是每况愈下。要跳出这个“怪圈”,须有很大的压力和很硬的指标,比如一年或一个季度、一个月,必须做成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样积以时日,做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化难为简,行动的能力也就自然增强了。
善学习,保持行动的动力。行动不是盲目的,方向偏了会背道而驰;效率不高,也只能收获甚微。这就要求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边总结边行动、边思考边行动。因为“学习是带着思想的劳动”,不仅本身是最好的行动,还能为行动提供指导和动力源泉。学习是实功“虚”做,与干事并不矛盾,能使我们的行动更自信、更理性,更富有创新的热情与创造的活力。
实践出真知,成败看行动。行动,就是要用心苦干、埋头实干。事业在实干中云蒸霞蔚,未来在实干中灿若锦绣,欢乐在实干中酝酿萌生,幸福在实干中发芽抽穗。让我们牢记小平同志的叮嘱:“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立即行动起来,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