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9月13日上午,会计学院在办公楼715会议室举办面向智能时代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讨会。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会长谢志华、《会计研究》编辑部主任刘国强受邀作主旨发言。党委书记肖湘愚,常务副校长刘寒波,副校长刘建民,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王颖梅出席活动。会议由会计学院院长潘彬主持。

研讨会现场
刘国强围绕智能时代的会计学发展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会计学的突破性发展需要实践基础和技术进步两个条件支撑,当前社会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智能化时代,技术突飞猛进,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为会计理论创新、会计学科升级、会计工作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实践基础,从而使会计学发展迎来重要的机遇期。会计、业务、技术深度融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将有力推进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理论体系的重构。在此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由“价值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要注重对学生经营活动分析能力、数据挖掘处理能力、管理决策支持能力的培养。
谢志华针对智能时代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一是要推进场景型教学,要充分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在课堂上再现企业业务场景,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二是要重视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智能时代不能局限于标准化会计准则的讲授,而是要培养学生在资产价值、商业信用等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三是要加强新业态的研讨与教学,智能时代的新技术带来了产业革新,同时也使会计工作面临一些新挑战,例如数智资产、软件资产的确认计量以及电商平台的收入成本核算等,会计学界要针对这些问题加强研讨并将这些问题的解决引入到课堂教学;四是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学生具备信息敏感度,了解信息分类的基本逻辑,掌握将大量原始信息加工为结构化信息、结构化数据的能力。
研讨会上,教师代表还分别就感兴趣的话题与两位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肖湘愚对两位专家分享经验表示感谢,刘寒波、刘建民、王颖梅分别对会计学院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强调学院一定要有改革的紧迫感,抢抓智能时代发展机遇,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进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
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刘辉煌、党总支书记文炳勋,教务处副处长汪小英,会计学院领导、系(中心)主任、全体博士参加了研讨会。